某天我正在洗澡,突然意识到还有几分钟时钟将会跨越零点,我立刻关掉水龙头,披着浴巾蹲在地上,赶在倒计时前打完了卡。

  不止这一次。上周我在酒吧蹦迪,强行唤醒自己残存的最后一丝理智,默默打开某绿色软件开始学法语的时候,我就知道自己这辈子算是完了。

  按官方介绍,多邻国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一款语言学习平台,提供包括英语、西班牙语与法语等43种语言课程。

  按不官方介绍,这只杀千刀的绿鸟“多儿”,为了催你学外语,恨不得钻进你被窝里追杀:学一个吗?真的不学一个吗?

  只要你今天没有点开软件学习外语,多邻国的当家主母“拽姐”就会发来劝学短信:今天真的不学了吗?算了,懒得管你了。

  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,如果你的手机屏幕上恰好添加了多邻国app小组件,那你将接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与精神污染。

  多儿要么变成一只笑容猥琐的独角兽,要么从旧躯壳里“破茧成蝶”,要么像疯子一样跳来跳去,看多了感觉手机都脏了。

  有的网友戏瘾大发,为了多儿,愣是拖到最后1个小时再打卡,美其名曰“就想看多儿发疯求我的样子”。

  可怜的用户们被多邻国玩弄于股掌之中。只要你一不小心触发了“2倍XP”或“3倍XP”奖励,那你当天晚上这一个小时基本上就废了。就算是马上要上手术台,也必须把题刷完再闭眼。

  这是人性最基本的弱点,打八折甚至打七折的商品,不买都是亏钱啊。面对2倍积分,就像点外卖遇到了大额膨胀神券,能忍住不碰的人,才是真正的硬汉。

  海外版多邻国官方,在X(推特)上的一句“哦,所以你现在知道学汉语了”,直接让这波热潮的节目效果更上一层楼。

  当大批TikTok难民来到小红书寻找新的栖息地的时候,他们愕然发觉,这里依然有一只绿鸟在等待着他们打卡。绝望的老外发出哀嚎:STOP FOLLOWING ME!(别跟着我了!)

  一旦打卡天数来到100天以上,你这辈子就算完了。无论生老病死结婚生子,哪怕今天要去领诺贝尔奖,都得乖乖站着打卡学外语。

  光是我在飞机和高铁上,就遇到过3次同病相怜的多邻国受害者。当我打开多邻国想要卷一下排位的时候,旁边的阿姨已经学了两个单元了。

  多邻国罪恶滔天,全世界人都被它得死去活来。受迫害最深的当然是我们东亚做题家,我就问你,谁能受得了自己在月考成绩榜上下滑一位?天塌了也得暂停十分钟打卡。

  TikTok上面有一位网红就拍过多邻国日语受害者的段子,比如“我用多邻国学日语be like”——

  魔音绕梁的“ください”是美国女孩Devin Halbal的创作,直接霸屏了日区TikTok,日本网友全都被逗乐了:这塑料日语一看就是在多邻国打卡学的。

  深谙多邻国抽象法则的老玩家们,甚至总结了《多邻国抽象例句笑话大全》,每句话都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机味,很难想象在多么癫狂的语境下能使用到这些既丰富又离谱的知识点。

  这款软件本身已经设计得够迷惑了,官方亲自下场搞抽象,才是多邻国彻底攻占简中互联网巴士底狱的关键转折点。

  去年4月,多邻国的图标变成了一只流着鼻涕口眼歪斜的死鸟,然后美美给自己营销了一波“花粉症”人设,连续霸榜了好几条热搜。

  文能cos初音未来,武能露出六块绿色腹肌,高兴了甚至还能给你跳一段女团舞。从“Queen never cry”到“二次元吃谷”,从“德华带娃”到“肯豆风黑丝美照”,没有它落下过的梗。

  这家来自美国匹兹堡的公司,仅仅靠着一个本地化团队,就能整出几千万粉丝的大活儿。市面上很难找到比多邻国更像活人的官方,你说皮下是一个刚毕业的00后大学生我都信。

  你别说,这招真的管用,这只绿鸟闻着味就来了,它会亲自出现在评论区劝你“卸载吧”,像极了劝学生“回家吧,回家吧好不好”的考研名师刘晓雁。

  只要你沉浸式刷小红书,就能在各个评论区看到这只绿色贱鸟的身影,总是一副“错过一个梗就会立刻死“的样子。

  不管是腾讯企鹅、淘宝天猫、钉钉小人还是蜜雪冰城,都和这只鸟有过不可言说的秘密接触。去年的GQ盛典,绿鸟多儿不仅走了红毯,还挤掉一众明星成功霸占C位。

  今年2月,多邻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宣布“多儿死亡”,死因很简单:被那些没打卡的人活活气死的。官方甚至还给绿鸟设计了一张讣告,由多邻国CEO亲自朗读讣文,整得跟真的似的。

  不出所有人预料,在一个月之后,多儿高调宣布复活,app图标又变成了一只被电击了五百次的绿鸟。

  每次划到多邻国的视频,都忍不住让屏幕前的我皱紧眉头,从没想过“礼崩乐坏”会从我的嘴里说出来。

  推特的“小蓝鸟”logo宣布退休那天,多邻国幸灾乐祸,立刻坟头蹦迪,宣布自己才是全网最牛X的鸟。

  除此之外,今年“超级碗”上演了一出说唱圈史上最抓马场面:Kendrick Lamar当着全国人民的面,在春晚舞台上diss对家Drake是个恋童癖。

  多邻国哪能放过一个梗啊。那句著名的“SAY DRAKE”就这么水灵灵地发出来了,估计Drake这辈子都不会使用多邻国了。

  Bigbang成员大声看到多儿,吓得都快当场滑跪了,多儿也获得了“devil Duo”荣誉称号(实际上零个人想见到绿鸟哈)。

  多邻国的全面成功,在外行人看来离谱又滑稽,但如果真正和多邻国背后的人们进行对话,你会发现这种成功背后,有一套成熟运转的逻辑。

  就像多邻国联合创始人兼CEO路易斯·冯·安(Luis von Ahn)所说,多邻国的成功之处,就是让难吃的西兰花变成一道甜点,让成年人不仅能主动吃下去,还吃得上瘾。

  “通过智能手机提供教育,就像指望人们会吃西兰花一样,但在西兰花旁边你放了最美味的甜点,TikTok、Instagram、游戏…… 为了让人愿意学习,多邻国让西兰花尝起来像甜点。”

  多邻国亚太地区市场总监海纳告诉我,“学习”这件事本身是枯燥反人性的,只有让用户在这个反人性的过程中尝到甜头,用户才会自己主动回来。正如创始人路易斯所说:“你永远教不会一个不在教室里的学生。”

  多邻国之所以和其他学习平台不同,就在于“游戏化”的过程,只有用户给了自己“玩游戏”的心理暗示,这个软件才能一直玩下去。

  “不是你逼着自己‘我一定要去打游戏’或者‘我一定要去刷抖音’,而是你本身因为这件事情好玩,我的脑子需要休息一下,我今天想要放纵一下,才会打开抖音,才会开一把王者。它是一个让你发自内心觉得好玩的东西。”

  多邻国这个产品的设计核心,正是让用户在玩的过程中,顺便学会了一门语言,知识以一种狡猾的方式流进了脑子里。

  海纳说,作为老板的路易斯,最常对多邻国员工说的一句话,就是“Dont take ourselves to serious”,即“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”。

  “不要把自己架起来束之高阁,和用户拉开很大的距离,我们反而希望能够跟用户玩到一起,放低自己的姿态,我们希望做出来的内容能和用户一起玩,有共鸣,好玩。”

  “我们最开始发现,给用户发一些比较挑逗或者逼迫一点的用户提醒,用户会特别吃这一套,大家希望品牌是带着感情和他对话,所以我们就朝着这个点去延伸,发现大家好像也很喜欢被多儿阴阳怪气的感觉,于是又朝着下面去做延伸。”

  如今我们看到的多儿形象,也是品牌在多次调试之后的成果。“我们不断倾听用户的反馈,哪怕大家能被惹生气也好,一定要让用户的心里泛起涟漪,感觉就像被我们小小的捅了一下,绝不能是四平八稳的,冰冷的状态。”

  就像网友调侃的“肯为朕花心思就好”,多邻国为了用户可没少花心思。让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的那些app图标的更新换代,不管是花粉症流着鼻涕的多儿,还是宣布死亡后双眼叉号的多儿,目的都是为了抓取用户的注意力,避免app被遗忘在手机的角落里。

  “用户和品牌其实经历的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。我们发现用户接受了一个梗,就往前迈一步,结果竟然是大家比我们玩得更疯,我们就再往前迈一点,最后我们发现,用户甚至自己会二次创造更多的梗,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有些梗甚至是用户帮我们创造出来的,用户比我们玩得更嗨,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。”

  在中国,紫色头发的多邻国人物“拽姐”甚至比绿鸟多儿更受欢迎。原因很简单,不管你做对还是做错一道题,拽姐总是会“轻蔑地翻一个白眼”。这种迷人自信的抖S气质,把中国玩家勾得五迷三道。

  海纳告诉我,多邻国从来都不会给内容团队的“玩梗”设限,自由度和包容度极高。除了划好的底线不能碰,其余的所有内容任凭大家天马行空,绝不端着,绝不做作,怎么挑逗怎么来。这也是其他品牌和多邻国之间微妙的差别。

  于是,绿鸟多儿的癫狂也再次确认了源头,它代表了多邻国这款软件的性格色彩与鲜明调性:一只为了劝学而发疯的鸟。

  多邻国不止一次对外宣称过,他们的目标对手不是其他语言学习软件,而是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——事实上,他们做的是“抢夺注意力”的生意。

  “那天开会开到半夜12点,所有做marketing的同时坐在一起聊,商量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多儿复活。大家平常看到的开会,可能是公司战略这样宏大的话题,万万没想到,全球市场部的同事坐在一起,竟然是去研究怎么样自家的玩偶起死回生,就很好玩。”

  我也非常好奇,那个被网友调侃“什么热点都蹭”的多邻国中国本土团队,为何有如此源源不断的灵感?他们的网感好得令人嫉妒,接梗能力在整个互联网排得上前三。

  “一是要脑洞大开,二是要行动力迅速。我们的团队一直处在一个亢奋的状态。一个点子出来之后,所有人都会朝着那个方向行动起来,去拍摄,去剪辑,做更多的素材出来。”

  我们日常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的多邻国抽象视频,实际上都是这些年轻人用一部手机“说拍就拍”出来的。海纳告诉我,正因为没有限制,百无顾忌,才能够诞生最好的创意。

  “我们自己会问自己,你看到这个东西你会愿意转发吗?你愿意转发给你的朋友吗?你有没有在三秒钟内get到笑点在哪?如果get不到,那这个梗就太复杂,我们就要换掉。只有越简单越有穿透力的梗,才越能激发转发的欲望。”

  抖音和小红书上,许多年轻人都把多邻国称为“Dream Job”,实际上,这份工作的门槛并不低,团队培养也花了许多心思。海纳告诉我,对于运营人员最明确的要求,除了网感和玩梗,最重要的是“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”。

  为了检验网感,团队会让候选人自己拍摄大量的样片,一只玩偶和一部手机,就能制作互联网传播度极高的爆款视频。用最低的成本,搭载最离谱的脑洞,就变成了最爆款的营销。

  以法语学习为例,多邻国专门用一个单元的长度讲解“罢工文化”,人物之间的聊天内容,就是工人对待遇不满,于是今天又举行了抗议活动,和法国当地文化做到了高度融合。

  除此之外,在讲体育运动的环节,会专门设置女性运动员的例句“她肌肉发达因为她每天都去健身房”,在插图上甚至可以看到美国前女足队长梅甘·拉皮诺(Megan Rapinoe)的标志性粉色短发,打破了二元性别刻板印象。

  海纳告诉我,这些内容的设定,是源自多邻国本身坚持的理念“everyone can duolingo”,“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国家,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种族,你的性别,你的信仰,你是贫穷还是富贵,在多邻国都是一样的,在知识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。”

  多邻国这个平台有一种“劫富济贫”的味道。其实联合创始人路易斯多次提过,他是一个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危地马拉的小孩,坚信多邻国打破了以往的教育不公平,多邻国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付费用户,在某种程度上说,手头宽裕的富人为大众教育买单。

  2024年第四季度,多邻国的营收达到了2.096亿美元,同比增长39%,月活用户也突破1.167 亿,同比增长32%。

  在多刷一分钟抖音就会让人自责的当下,沉浸式学习变成了一个最好的替代品。多邻国和抖音的上瘾机制其实并无区别,但“学习”总归是更光明正大的心理安慰。

  许多人说,这是一场多邻国和中国做题家们的“双向奔赴”,我们早就习惯了做题、打卡、考试、排名,做题家们空降多邻国的游乐场,属于断层碾压。

  去年此刻,是我在多邻国学习法语打卡365天的纪念日。当时我站在巴黎街头,一位白发老妇人转过头跟我抱怨市政太差了。听懂那句话的时候,我猛然明白,那些曾经遵循了20多年的语法和规则,都不如真正张嘴交流的那一刻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